神明典故:
OUR GOD'S HISTORY

 
 

 



数百年前的北宋爱国名将杨延昭(杨六郎), 后人尊奉杨元帅.

杨延昭本名延朗,北宋初年陕西神木人,生于公元 958 年,卒于1014 年。

年轻时随父杨业出征,常为先锋。后戍守边关 20 余年,号令严明,骁勇善战,屡败来犯的契丹军。契丹兵士闻其名而窜逃,呼为杨六郎。

杨延昭去世后 100 多年,北宋京城被金兵所破,徽宗、钦宗被掳。宋高宗赵构退至杭州,是为南宋。建炎年间(1127 ~ 1130),南宋朝廷在浙东路设了 13 个兵寨,洞头诸岛中的大门、鹿西为其中的两处,岛上垒筑寨台,海面战船巡逻,山头有烽火台联络。


不过,北宋兵败城破、两帝北掳的阴影尚未消退,寨兵们新村余悸, 情绪低落。为了提高士气,兵寨的将领便把常打胜仗的杨延昭抬了出来,在军营中设立他的牌位,借他的神威壮胆鼓气,祈求在战事中得到他的护佑。

兵寨如此,附近的百姓便纷纷仿效。此后虽经改朝换代,寨撤兵退,敬奉杨六郎的庙宇及习俗却延续下来。这就是大门岛杨府庙多的原因了。

海边的住民,以渔业生产为主,他们敬奉神灵,求的是出海平安、鱼虾满仓。所以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心目中的杨六郎,不仅是镇守边关的将帅,也不仅是威佑兵寨的战神,也是护卫渔事的海神。

在庙内为他置办的,不是高头大马,而是悬挂风帆的船只。就这样,从北方的将帅,到南方的神祇;从跃马戍边,到泛舟护海;八九百年的时间,杨延昭在民间历经了从凡人到战神再到海神的演变过程。这是海边人们心灵寄托的物化,也成了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。

1985 年,瑞安市碧山镇龟岩村,发掘出一块残碑, 这块残碑是清光绪四年庠生陈见龙等人重立的,有如下文字:
唐太宗甲辰年 ( 公元 644 年)五月廿四辰时诞生,翁姓杨讳精义,居安固县廿八都,苌芬西村人也。夫人葛氏,得训子十人,名国正、国天、国心、国顺、国猛、国勇、国刚、国强、国龙、国凤,媳十房……子孙共五十二人。至己巳年翁得中二甲进士,丁丑年官封都督大元帅,甲申年三子国心得中二甲进士,官封洋湖都督。其杨四、杨八、杨九,俱为元帅 …… 翁至六十五岁,辞职告归,原祖山一岗,名曰北山,翁创造一寺,号松古寺。……翁寿一百零八岁,一旦拔宅飞升,荣登天府。翁自逝世致精光不散,道义常昭,由是灵着海澨,祈祷咸应 ……

据清《平阳县志神教志》记载:
……神姓杨名精义,唐时人,子十。三人登仕籍,七子(国刚)偕隐,修炼于瑞安之陶山白岩山。拔宅飞升事闻,三子皆挂冠归寻,亦仙去。宋时敕封 : “ 圣通文武德理良横福德显应真君 ” 。县志的记载与石碑的记载基本一致。说明他本身是个武进士出身,官封都督大元帅。十个儿子三登仕籍,是父子二代进士。而且寿命达到108岁,这在温州,还是比较罕见的。《温州府志》和《乐清县志》也有类似的记载,碑文中有 “……居安固县廿八都。苌芬西村 ”,据考证,“ 苌芬西村 ”,过去属瑞安陶山管辖。残碑中有 “ 祖山一岗,名曰北山,翁创造一寺,号松古寺。” 这个 “ 松古寺 ” 就是当今的碧山寺。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这个寺的地理就在碧山镇小平原的北边,与残碑是内容相吻合。

据传,杨精义的十个儿子,个个尊敬父亲,崇尚佛道。历来有 “ 父子一家皆得道,兄弟十洞都成神 ” 的说法。这样,各地传说的 “ 杨府爷 ”,实质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杨精义为首的群体。因此,各地纪念杨府爷诞辰和升仙的日子也不一样。



三 王 府 ( 三 王 一 帅 ) 典 故 :
朱王爺 :

即朱佑,字仲先,諱銘佑,南陽宛(今河南南陽市)人,漢褒忠雲台名將朱隔侯,左班丞相。經文緯武,是東漢時一位 功勛卓著的重臣。恭稱“代天巡狩”,即每星期一天代聖上掌管朝政,謂之“七日權君”,匡國安民,政績輝煌。後人有詩贊曰: 三錫王封萬古傳,鬲侯偉烈位居先。 昔扶東漢身都膽,今鎮南國佛亦仙。 戰績雄爲邁澗虎,威風吹送滿爐烟。 丹青記寫雲臺像,語系欣將石上鐫。邢王爺:即邢炳,諱炳,字叔明,山東曹州濟陰縣(今曹縣西北)人。宋時圖經內閣理學名臣。北宋太平興國二年(977 年),擢九經及第。邢大人系文武狀元出身,學博三故五典,武精六韜三略。忠君愛民,深受朝廷器重。

邢大人 :

文韜武略超凡入聖,據傳太后賜其穿紅靴,凡入廟進香朝聖的善信,不論是“見刺”(見尸未滿七天)或“大小散”(産婦未滿月或婦女經期內)均無須畏忌 和回避,多方方便香客,這也是寺廟宮觀中少見的現象。相傳泉州古城原泉州天檀橫匾,泉州人才濟濟,秀才頗多,却無人能確切撰題。後來,邢大人“文筆”一 提,一揮而就“九重至尊”,落款邢炳題。言簡意深,轟動全城,人人拍手稱絕……後人對 邢大人的評價,有詩爲證: 理學名臣氏紀邢,公餘疏盡聖賢經。 才淩宋室書搜酉,祀及興宮祭享丁。 寵眷金魚曾曳紫,校栽竹簡亦留青。 威風克掃妖魔怪,萬載千秋俎豆馨。

李王爺 :

即李良、李安撫,諱良,字叔章,湖南湘潭人。宋殉節潭州忠烈名臣。宋時辟湖南撫幕官後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,擅管軍、治軍之良將,兼之文武,為國為 民,屢建奇勛。同時精通地理,衆口皆碑。元兵攻陷潭州爲國殉難捐軀。後人有詩贊嘆: 殉節捐軀奇又奇,心銘天日有誰知? 忠肝自昔三光耀,義憤如今王邑祠。 血染湘潭垂史策,神來福地作耆龜。 秩隆王號終推李,庇蔭群生豈有涯。

楊元帥 :

即楊景( 958 ~ 1014 年 ),字延昭,麟州( 今山西神木北 )人,北宋馳名中外的楊家老將楊繼業的第六個兒子,稱爲楊六郎。延昭繼承父志,鎮守邊 關,英勇善戰,興兵救駕,大破幽州,戰功卓著。曾爲巡檢使,三關總兵節都使,幷封南北都招討成國等爵位。他57歲時病故于軍營,其功載千秋,後人有詩曰: 古稱無敵楊家將,功垂趙宋帝王家。 成鎮三關扶社稷,聲揚胡虜興中華。 名登四海傳千古,天下誰人不欽嘉。 生作忠臣歿作佛,消災祈福千萬家。


王爷信仰 :
王爷对台湾民间信仰领域影响深远,特别是在台湾南部特别盛行,与台湾中部的妈祖信仰并称,俗语有:“ 南王爷、中妈祖 ”说法,还有“ 三月疯妈祖、 四月王爷生 ”谚语。据 1981 年调查,台湾的王爷庙,共有 753 座,庙宇数量均全台之冠,从中可以看到王爷信仰在台湾的巨大影响。
在古代,“ 王爷 ” 又称 “ 千岁 ” , 主要职能是 “ 代天巡狩、燮理阴阳 ”,就是王爷代表天帝巡察人间善恶,并为百姓驱除一切瘟疫与邪恶,传说他们带有 尚方宝剑,可以先斩后奏,所以台湾供奉王爷之庙最多名称为 “ 代天府 ”,王爷出巡则亦称为 “ 代天巡狩 ”。过去的百姓,都把王爷看做是瘟神,而加以崇拜,一般 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的祭典,遇到瘟疫流行,往往要请出王爷神像巡游,驱赶瘟鬼,并举行送王船仪式等。

台湾的 “ 王爷 ” 多冠以姓氏,常见的有赵、康、温、马、萧、朱、邢、李、池、吴、范、姚、金、吉、玉、岳、魏、雷、郭、伍、罗、白、纪、张、许、 蔡、沈、余、潘、陈、包、薛、刘、黄、林、杨、徐、田、卢、谭、封、何、叶、方、高、郑、狄、章、耿、王、楚、鲁、齐、越、龙、殷、莫、姜、钟、韩、沐、 虞、苏、宋、骆、韦、欧、沈、廉、侯、周、万、萍、琼等一百余姓王爷。

王爷庙供奉三尊王爷塑像的通常称 “ 三王府 ”,供奉四尊王爷塑像的称 “ 四王府 ”,供奉五尊王爷塑像的称 “ 五王府 ”。




资料搜整 : 陈成祖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
 

 
 

 
   
 


柔佛州麻坡双溪须踏檺林宫
© Copyright 2019 PERTUBUHAN PENGANUT SAN ONG HU YANG GUAN SUIK, SG. BALANG, MUAR, JOHOR. All rights reserved.
社团注册 : 2892/93 (JOHOR)

VISITOR HITS: logo creation
 


QRCode